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 海底出發 · 航向未來 (3/11 播出)

你知道科學家是如何克服三千公尺的深度,探查海底地形嗎?
海洋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等待人類探索。科學界已經累積了大量的海洋探測資料,不但能增進民眾對台灣周圍海域狀況的了解,同時對於工程、國防、能源等各方面應用也有所助益。

本集內容呈現致力成為台灣海洋學術研究之後盾的國研院海洋中心,使用「長支距多頻道震測設備」,利用聲波的原理,探測海床底下的地層;若是需要更細部的探勘,深海的無人載具-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便可派上用場;要長期觀測海象的變化,中心還有海氣象浮標、高頻雷達測流系統,和海洋沉積物收集器等工具。

(海洋中心林慧玲主任 影片中訪問)

"我覺得人類在地球上一直以主宰的身分自居,常常覺得我們可以改變什麼,但是事實上我們沒有真正的去認識海洋。"
"其實海洋不只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其實它也涵養了現在所有地球上的居民。”
"藉由了解我們才可能去認識,認識之後我們才會知道彼此,也才能夠尊重。我們應該要學會尊重身邊所有的環境。"

雖然在2014年,海研五號發生了觸礁意外,但是中心科學家們憑著永不妥協的精神,與追求知識的熱情,很快地再次揚帆啟航,探索未知!
新建造的大型研究船勵進研究船,不久的將來也將加入海洋探測研究之列,為臺灣海洋科學研究注入新能量,它將帶著科學家們追求知識的熱情,以及永不妥協的精神,繼續揚帆前進!

# 小晶片的無垠世界 (3/11 播出)

晶片(積體電路)深入現代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影響深遠。
過去晶片的研發,多放在塞入更多的電子元件,加快運算速度,現在,研發人員另闢途徑,將各式感測器和晶片結合,以期創造更多貼近人性的應用。

本集影片內容中呈現: 科學家如何為台灣晶片的發展寫下新猷。
國研院晶片中心成功整合「生醫感測」和「積體電路」的技術,跨領域研發出生醫感測晶片,能夠快速且低成本的檢測B肝病毒、癌細胞;另一研發,則將感測技術和積木的概念結合,設計出可客製化的感測系統-MorSensor」。

(晶片中心積體電路製程專家莊英宗博士 影片中訪談)

"CMOS的優勢、半導體的優勢,可以讓生醫晶片很大量、很好的使用在對人類社會的提升,推展到更接近個人化的使用、對生命的照顧,它具有很好的優勢。"我們面臨到的問題,不是要解決甚麼問題,我們面臨到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真的能把生醫感測和台灣極具優勢的半導體產業做結合,不僅可以加快醫療檢驗的速度,還可以大幅降低感測儀器的成本。
同時,在不久的未來,裝有感測晶片的物聯網產品也會遍佈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電子產品,不會再只是被動地接收指令,而是可以感知環境、與雲端連結、主動地幫助我們解決大小問題。

晶片發展的可能性沒有限制,只要科學家們繼續抱持著旺盛的求知慾與改進人類生活的熱情,未來的世界,一定超乎我們的想像。


長軸海報


主題海報- 四大聯








國研院第一支科普系列影片誕生



由科技部補助、國家實驗研究院監製、2014年金鐘獎科學節目獎得主東臺傳播公司製作的優質科普電視影片「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一共十集,每集半個小時,即將於下個月三月十一日上午八時開始,在CH53民視新聞台連續兩個週末推出前四集試播。這四集觀眾可以先看到台灣的海洋研究挑戰、實驗動物的奉獻、晶片的人性智慧,以及儀器科技的尖端發展。

科學家們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研究過程中,往往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如果背後沒有堅毅的性格來支撐,是很容易脫逃放棄的。這種楔而不捨的精神,將濃縮在「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系列影片中,其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挑戰過程,比你所能想像的還要精采許多。




十集主題



第一集  海底出發 · 航向未來 (海洋科技)

第二集  小晶片的無垠世界 (晶片科技)

第三集  小生命的大貢獻 (實驗動物)

第四集  工善其事 · 先利其器 (研究儀器)

第五集  與地震共存 (地球科學)

第六集  飛向太空 · 天空之眼 (太空科技)

第七集  決策的引擎 - 數字會說話 (科技與政策)

第八集  雲端上的新世界 (網路資訊)

第九集  科技小尖兵 (奈米科技)

第十集  風雨生信心 (大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