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導演)我在科學家身上看見甚麼叫"熱情"

作者 : 張颿駿 / 東臺傳播導演

  製作科普節目的困難之處,在於說故事的人必須將艱澀的科學知識轉化為觀眾能接受、進而消化的內容。要進行轉化的手續,先決條件就是清楚地了解影片探討的科學知識,而這也正是製作「永不妥協」系列影片最頭痛的地方。

   「永不妥協」以國研院的十個中心為骨幹,跨越了迥然不同的十個領域,要搞懂科學家們在做的事情,實在需要不少功夫。打好了這基本功,接下來就是要思考怎麼為這道菜加料了。單是科普知識的影片,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吃不下去。如何引出科學家感性的一面,用故事包裝科普,為此系列第二大挑戰。

   對科學家而言,不斷重複失敗、修正的流程,最終獲得成功,是研究工作的日常,「不妥協」是生活的一部分。請他們講述幾件印象深刻、不斷挑戰、最終獲得突破的故事,一時之間,竟沒有人講得出來,但深入一聊,才發現其中滿滿的甘苦,原來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故事太多!

   其中,太空中心張主任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大家都從事專業其實再怎麼累都沒關係,如果你挑戰一個目標,我想你不會嫌說工時太長,或者是說你沒有休假。」這段話談的雖是太空中心的狀況,卻也道出所有科學家的心聲,而這也正是我想透過影像讓觀眾體會到的 – 科學家永不妥協、持續挑戰的熱情。

(企編)科技是如此緊扣我們的生活

作者 : 蕭沛晴 / 東臺傳播企編



   在永不妥協這個系列,我負責的主題是儀器科學中心和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這些科學家們都非常可愛,在描述著自己的研究時,眼神中都閃著光,讓人可以真心感受到他們的熱愛和研究精神。而在寫儀科中心這集的腳本時,介紹到上皮組織取像儀,當時剛好家裡有人得到了相關的癌症,科學家們也提供了我有什麼新的儀器和治療方式的相關資訊,讓我的家人能夠治療順利。從這件事情我深刻的發現,這些新的技術和儀器,是真的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是真的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希望和幫助,因此也讓我更想將這些新知識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但要把這些科學家們的實驗成果包裝成普遍能吸收的科普知識,確實不容易。最初寫好的版本,一下子就因為內容過於艱澀而被推翻,所以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和科學家們討論可以如何讓艱澀的科學內容能更平易近人,每個動畫都必須不斷地討論並來來回回的修改,最後才能呈現出一集完整的實驗室挑戰故事。

   我想其實每個領域的人雖有著各自的專業,但我想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樣的,都想與人分享那些在自己專業中的某些成果是如何讓自己感到激動、如何讓自己能忘我地投入,但卻都苦於不知如何做好跨領域的溝通。藉由永不妥協這個系列的節目,有機會可以跟各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激盪出一種新的可以被普遍接受的科普語言,真的是件非常過癮又開心的事!






(編導)科學家給我的啟示

作者 : 鄧去非 / 東臺傳播編導



    在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拍攝過程中,遇到了好幾位臺灣首屈一指的科學家,形形色色,讓人看到不一樣的科學家風範。

    每每在各集節目開始發展的時候,我們必須去了解該集節目的科學重點,而國研院動物中心的王繼廣副主任比科普節目企編更會把科學說成故事,讓我們可以把艱深的研究領域轉化成影像,讓一般觀眾能夠心領神會。

    曾經與國研院國網中心的林芳邦博士聊到,在未來真正的智慧城市會是甚麼樣子的,他說:「都市即鄉村,鄉村即都市,擁有都市的便利與鄉村的愜意。」給了我很深的反思,回到科技發展之初,不就是隨著人性對世界的想望,而去擁有更科技的未來嗎?怡居的環境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永續〞是最大宗旨。

    有一回請教國研院颱洪中心的欉順忠博士,在他研究的生涯中,最辛苦的地方在哪裡?他帶著笑容說:「在研究的過程中,無論遇到甚麼困難,都覺得這是研究必須經歷的,所以就不覺得辛苦了。」就好像對於研究有著絕對的信仰,為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實驗計畫,〝辛苦〞從來沒有放在心上。

    這些科學家的風骨令人景仰,而我可以為臺灣的科普傳播盡一份心力,與有榮焉!